识。 只除了程涛。 跟其他人相比,他格格不入,而且还有成功经验。 这次交流会之所以请他过来,不就是因为他这点吗?那现在他们都要把屋顶吵翻了,人家还老老实实、面不改色的坐在那里,跟看戏似的,看着就觉得不爽。 不过,“程同志也算不上旁观者吧,他是纺织厂系统内的工人。两家还是领导被领导关系,怎么看他都会站在纺织厂一边。” 是的,程涛也不全然就是局外人,他是纺织厂的工人。 “那你觉得现在咋办?再吵一轮?”先前说话的人不乐意了,就你知道程涛是纺织厂系统的,其他人都不知道是怎么的?用得着你专门再提醒一遍? 他们这都吵了三轮了,再吵下去就能有结果?这时候难道不需要有人出来主持大局? 本来,因为省纺织厂是主家,所以齐和昌是最好的人选。 在他们这片儿,只要提起齐和昌,别管是比他大的,和他同龄的,还是比他小的,都得给几分面子。 这个面子一开始是靠他自己打出来的。齐和昌从小对和他作对的人狠,对自己也狠,他十二岁的时候和一群比他大的孩子单挑都不带怯场的,随手抄起板砖跟别人干架那是家常便饭。 可以说他凭借一己之力提高了整个省纺织厂家属院出身孩子的战斗力,让本来战斗力底层的纺织厂孩子可以抬头做人,遇上找事儿的再也不哆嗦了。 本来,像齐和昌这样的应该被其他大院孩子排斥的,有时候头脑一热,联合起来对他围追堵截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想象中的这些都没有发生,齐和昌很快就成了他们这片的孩子王,谁见了不叫一声“昌哥”。 年轻不懂事的时候,大家还专门排队去给“昌哥”上贡呢。 很快,就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齐和昌命运的事情。 机械厂混入了间谍,暴露之后跑到住宅区,随手抓起孩子当人质。 当时,闻讯赶来的工人以及警察已经把那名间谍给包围了,也就是说无论如何他都跑不了,间谍当然不甘心自己一个人上路,狂笑叫嚣着黄泉路上有个孩子陪着值了。 就在他仰头哈哈大笑的时候,被一块板砖砸晕了。 大家都不可置信,朝着砖头的来源处看去。 那个地方,对间谍来说是一个死角,前提是他没有回头看。因为间谍手里有武器,再加上当时场面混乱,谁都没有想到从那个地方潜进去,心理素质差点意思的人,脚步但凡凌乱点儿,间谍都不可能不发现。 毕竟能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潜伏十多年,足以说明这个间谍的性格是极其小心谨慎,就算是在临死之前,他也不可能放松自己的警惕,但事实就是他被一块板砖撂倒了。 而实施这个行动的那个孩子面无表情,没有慌张,也没有因为自己成功实施了计划就沾沾自喜。 这件事情之后,附近大院的孩子对齐和昌的佩服达到了顶点,也就是在这时候,“昌哥”这个称呼不再是打架第一的意思,而多了几分敬佩。 你看同样是打架不正干的孩子,你就猫嫌狗嫌弃,人家就能成为小英雄,父母口中的好榜样。这就是差距,不服都不行。 再然后,齐和昌就入伍当兵去了。推荐他的是当时省公安局局长,也就是在抓捕间谍活动中冲在最前面的那个男人,他觉得齐和昌是个好苗子,绝对不能蹉跎。 昌哥虽然走了,但他的那些传奇事情却留在了大家心中。 八年后归来,齐和昌接替他父亲进入纺织厂工会,并且很快被提拔成了主任。而当初跟在他屁股后边儿喊“哥”的群人都长大了,现在都坐在一个会议室里谈工作了。 齐和昌小时候就是个狠角色,经过八年历练,想也知道他现在也软不到哪里去。所以这两年和省纺织厂工会打交道,其他谁都占不到什么便宜去。 不过,大家也都不是软柿子,事关工厂利益,谁都不可能轻易让步。 不过,齐和昌的气场确实不是谁都能顶得住的,避免他以气势压人,这时候把程涛推出来无疑是一个中和矛盾的好办法。 就是没想到连这个都有人怼,真是拎不清! 说他拎不清,人还拎不清到底了。找茬那人还想再说什么,被他身边的同事拉住了。 齐和昌瞥了眼先说话的人,又看了眼后说话的人,然后转头看向面色如常的程涛,“如果大家都同意让程同志出来主持这局,我没意见。” “我,我也没意见。”曹进路跟着表示,完事儿还转头对程涛龇牙,看上去挺滑稽。 不一会儿,会议室里的大家都附和。 程涛:“……” 他是真的不想揽事儿! 这做人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