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燕承诏在甲板上下令之时,一长串绳索连结的焙烙玉抛出,引信已燃。 瞬时,又见一道身影从厢房中窜出,手中握着一柄钢刀,直冲燕承诏而来——他认出了燕承诏是将首。 倭人奋力一跃,腾空三尺,当头就是一刀劈下。 包括燕承诏在内,登船之人皆出自南镇抚司,个个反应迅速,身手敏捷,丝毫无惧。 有人用长柄枪一挑,顺势借力,在空中便把那串焙烙玉打入了海里。只闻几声闷响,海面咕咕冒出几个浓烟大气泡,风一吹来,一股硫磺味。 而燕承诏侧身往后两步,躲过了刀尖,倭人再劈,燕承诏单手一抬绣春刀鞘,隔挡在倭人执刀柄上,令其不能再劈下半寸。 相持中,倭人眼目眦裂,吐露鸟语,用尽全力,而燕承诏手背青筋凸显而已。 便是倭人再跃高一丈,钢刀再长三尺,也不见得能打得过燕承诏。 倭人眼看无力杀死燕承诏,又见其他人围过来,他果决啐了一口,收起钢刀,蹬蹬蹬地快速后退。 燕承诏瞥见倭人举起刀刃,刀尖朝腹,预备切腹自尽。燕承诏瞬即夺过副将手里的弓矢,寸息之间,弓满而发,一箭打落了倭人手里的钢刀,又刺穿其手心,钉在了船墙上。 几名部下扑上去,押下了倭人。 这个时候,众人才注意到这个倭人的装束——头戴黑盔,正前焊有弯月状的铁片,好似虫蚁的触角。面戴铁质护脸,独露出赤红的双目,身上则是布线串起铁片的轻甲。 与那些身穿草鞋、短裤的浪人相比,眼前这个倭人似乎有些身份。 燕承诏用长刺枪挑去了倭人的头盔、护脸,不知是没收住力还是故意,枪头刺落了一层厚厚的胭脂粉末,在倭人脸上留下一道血痕。 没了头盔的倭人露出“月代头”——头顶剃发而椎髻向后,更显凶相。 倭人发疯似地挣扎,想要挣脱,与燕承诏搏命。 燕承诏没再给他眼神,只是风轻云淡道:“押回去,好生看守着,别叫他轻易死了。” “是。” 整艘船逐一搜索之后,又找出了几个活口,更多的是自尽者。 燕承诏想起裴少淮所言——“如此训练有素的船队,当真只是倭国流浪的浪人、武士?”若真是为了活命出海的浪人,又岂会如此果决自裁? …… 另一边,嘉禾卫其余将士守在岸上,仔细盯着海面,严防有倭寇幸存游上岸。 活者不多见,倒见许多“浮鱼”。 不多时,几艘大船从北面沿着双安湾海岸,不急不缓驶来,一眼望去便知是福船,而且是官造的福船。 包班头走过来,在裴少淮身后低声道:“大人,看着像是泉州镇海卫的船。”提醒裴少淮提防着些。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收拾残局的时候过来,显然不安好心。 裴少淮应道:“本官省得了。” 心里暗想,你们在北边看了一场好戏,等到风平浪静才过来,真是好算计……戏园子还要掏些茶水钱呢,这么一场大战,总该付些看戏钱罢? 船只停靠岸边,一位四五十岁的官员下船,身穿绯色官服,身前是云雁补子。 正四品文官,是泉州府知府谢嘉。 谢知府能轻易风风光光驾着镇海卫的战船而来,这个细节也颇值得玩味。 一行人随后朝帐营这边走来,眼看距离越来越近,谢知府在酝酿神情,裴少淮在帐中也在酝酿神情。 不大一会儿,谢知府离帐营只有十余步,裴少淮还是迟迟不出帐“恭迎”。 谢知府神色一沉,又无可奈何,只能自己把步子放小放慢,身后一行人跟着他放缓步子。 直到只剩五六步的时候,裴少淮才撩起帐营,款步走出来,边走边说道:“知府大人前来,本官有失远迎。”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