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符合天理,得上苍恩泽,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就是儒道三个阶段的变化。 而圣人史记,让顾锦年充满着好奇,因为目前儒道只有四位圣人。 第一代圣人,为万世之圣,称之为儒圣,万世师表,著书《人礼》。 第二代圣人,为千秋圣人,称之为亚圣,君子思想,著书《君礼》。 第三代圣人,为百世圣人,称之为复圣,国之礼道,著书《国礼》 第四代圣人,为天命圣人,称之为宗圣,儒道治国,著书《儒学》 这四位圣人,横跨时间极其长,儒圣于万年前成圣,亚圣五千年前,复圣三千年前,宗圣一千五百年前,两者几乎都相隔一千五百年。 而且只有第一代圣人,得到天命认可,所以可用万世来表彰。 后面的圣人,都是半步圣人,差的就是天命,可影响力丝毫不弱于第一位圣人。 前三个圣人顾锦年知道就好,人礼之道是开启,教化万民,君礼之道是师徒之道,让人读书修身成为君子,国礼之道是止战之道,让天下百姓安稳。 可真正吸引到顾锦年的是第四位圣人。 号称天命圣人,但史料记载,一千五百年前天命未曾选择儒道,只不过读书人认为他打破了天命桎梏,强行抵达圣人境,弘扬儒学,也因此遭到天地反噬。 这个观点是天下读书人认可的,可其他体系并不认可,所以存在疑问。 只不过终究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事情,很难去求证。 但宗圣的思想,十分的独特。 开创出君子治国平天下之说,宗圣认为君子不可空谈天下,需读书明道,进入官场,以权谋苍生。 意思就是不要张口天下苍生,闭口天下苍生,好好读书,参加科举,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这个世界,但如果你能身居高位,成为朝堂当中的大人物,你的一句话,便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百姓。 鼓励读书人去争权去当官,越大的官越好,而不是读了书以后,整天就之乎者也。 相当是给读书人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去当官,结合当时的历史,顾锦年发现那个时候的读书人虽然也当官,但一般都是朝廷请求他来当官。 即便是当官了,没事就喜欢找麻烦,彰显自己对抗皇权,光明正大,两袖清风。 不然就是贪官,一丘之貉。 导致当时情况极其的复杂。 因为主动去当官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更何况同流合污,再者即便你不同流合污,可你拿不出证据啊,人心都是嫉妒的,你官越来越大,质疑声辱骂声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那个时代极其的古怪。 宗圣的出现,让所有读书人找到了一个极其合理的思维方向。 故此现在的读书人,为了当官不择手段,即便是被皇帝辱骂,他们也愿意忍。 反正来一句我为天下苍生隐忍。 至于是不是,等我死后你就知道了。 而目前的读书人,大部分的主流就是这个。 这明显有问题,而且有极大的问题。 “第四代圣人,看来背大锅了。” 琢磨一晚上,顾锦年莫名感觉这第四代圣人,完全是被推起来的。 不是说不行,相反第四代圣人也有很多丰功伟绩,但这个理论是核心。 儒学被当代无数读书人奉为圣人经典。 这里面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顾锦年也只能察觉一二,不敢细想也细想不到什么。 至于第三本书,圣人启蒙书,顾锦年大致看完。 围绕的是仁义礼智信。 讲述何为礼何为君子,而随着顾锦年将书本放下后。 一缕缕才气没入了古树之中。 附属在第五根树枝上。 但连枣核都没有,只有一点点苗头。 果然,儒道也算一个。 “世子,该上课了。” 此时,管家的声音在外响起,让顾锦年从思考中醒来。 第16章 :进宫,见圣 国公府内。 随着管家的声音响起。 顾锦年当下从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