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河北,增强国力,与秦国决战。”崔宏拱手道。 “不然,辽东百姓不可动,只迁辽东士族豪酋即可,辽东空虚,河北不稳,别忘了高句丽还在海东虎视眈眈。”李跃反对。 当年司马懿从辽东迁走二十万百姓,造成辽东空虚,高句丽、宇文、段氏、慕容填补空白。 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河北百姓为躲避战乱逃入辽东。 算是补充了不少人口。 李跃再迁回去,岂不是重蹈司马懿覆辙? “然则经营此地,非一朝一夕之功。”崔宏属于传统士人,并无国界的观念。 没有价值的土地能放弃就放弃,集中精力经营中原,然后羁糜外围。 从秦始皇时代便按这套规则行事。 不能说崔宏想法错了,毕竟梁国最大的威胁是秦、晋,集中力量对付他们是对的。 不过李跃想的更远一些,“现在迁百姓填充河北,以后再想经营辽东就没那么容易了,适应了中原,谁还愿意来这苦寒之地?至于秦、晋,不差这两百万人,辽东经营好了,以后也是大梁的粮仓和牧场。传诏,凡我华夏百姓,一律归为庶民,免赋三年!” 李跃让贾坚、逄约、崔瑾镇守辽东,是想迁一些忠于大梁的河北士族豪强来此地。 一则抑制内地豪强,二则借豪强之力,守住这块地。 全靠普通百姓,很难抵挡辽东诸族的渗透和挤压,而士族豪强对土地的狂热不在大梁朝廷之下。 “陛下此诏一下,辽东鲜卑、乌桓岂不滥竽充数?”卢青拱手道。 李跃哈哈一笑,“只要他们承认,那便是华夏百姓!” 慕容家推行了几十年的汉化,鲜卑人跟中原人差距并不大。 习俗、衣饰都差不多,连语言都改成了汉言。 从历史轨迹上看,什么拓跋慕容宇文,最终不都融入华夏? “陛下英明。”崔宏拱手一礼。 “中原有的,这里都有,战马、铁器、粮草……应有尽有,中原没有的,这里也有,辽东安,河北安,河北安则中原安!” 历史上,漠北对中原的威胁还没有辽东大。 稍微有些能力的君主,都会积极出兵打击漠北草原势力,草原游牧为主,生产力低下,人口不足,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都被中原王朝按在地上。 唯独辽东不一样,从春秋战国,便有华夏百姓迁入此地,建造城池,开垦田地。 一旦中原虚弱,此地就是华夏的最大威胁。 唐、明失去辽东,辽金清相继兴起,趁华夏虚弱,入主中原。 三年免赋的诏令一下,辽东基本稳了,剩下的一些负隅顽抗的城池,被崔瑾、贾坚、鹿勃早、段罴、李渎诸将轻松扫平。 连北面的库莫奚、契丹等部都纷纷南下,自称商周遗裔,还取了不伦不类的汉名,多刘、萧为姓…… 唯独张蚝、刘牢之进攻玄菟郡有些不顺利。 玄菟多山,骑兵难以施展,高句丽提前一步扼守形胜之地,黑云军一万五千兵力就有些单薄了。 从地缘上看,玄菟相当于辽东的上党。 占领此地,向东可俯视海东,向南窥望半岛,向西则威胁辽东。 前身为战国时燕国真番障塞,设立五百余载,是汉四郡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辽山辽水皆从此地而出,当年公孙家占据此地,压着辽东诸国打。 历史上大唐的安东都护府也是设在此地。 高句丽不放弃此地,等于不放弃侵占辽东的野心。 “也罢,朕就给高句丽一个教训!” 虽然从龙城到玄菟有些远,将士们有些疲惫,但来都来了,干脆把事情都办了,若进展顺利,李跃准备将高句丽顺势推平,一举解决这个祸患。 “此去玄菟路途遥远,数万大军劳民伤财,陛下不必心急,臣料数日之后,玄菟必有捷报传回!”桓伊拱手道。 “哦?你何以知之?”李跃好奇起来。 “孝武皇帝时,玄菟郡有户四万五千零六家,人口二十二万有余,公孙康治辽东,有户六万余,此地以华夏为多,陛下免赋化民诏令传开,必心向大梁,高句丽焉能久持?”桓伊一脸自信。 李跃踱了两步,此战灭了燕国已经是最大胜利,再劳师远征,的确有些不妥。 现在是五月末,已经进入夏季,一去一回,少说三四个月,多则半年以上都有可能,到时进入冬季,情况就不妙了。 崔瑾、贾坚、鹿勃早诸部,加上降军,十几万人马,后勤压力更大…… 杨广真打不赢高句丽么?还不是被后勤和气候拖垮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