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厚的条件,夏天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适合棉花生长。唯一的问题是地广人稀,种植棉花需要人手,可以想办法迁一部分人过去,但总归杯水车薪,因此我发明了这种半自动化的种棉器械。” 这些机器要靠人工操作,不能像现代机器那么自动化,比如推土的,得人推着去平整土地。 但对这个时代而言,已经足够实用了,能剩下许多力气,有了这些器械,一个人就能发挥出五个人的战斗力。 再加上西域并不是荒无人烟,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居住,把他们雇佣来干活,或者干脆告诉他们棉花的种植方法,向他们收购,都是可行的。 因此迁移过去的百姓预计不会太多,前期有个一万人左右就够了。 这是预防当地人不相信,不愿意给他们干活,或者跟着种植。 等到江南这边的纺织业走上规模,会越来会需要西域的棉花,到时他们发现有利可图,会自动自觉去种植。 甚至一些靠近边关,活不下去的百姓,也会去西域种植棉花。 只要西域能源源不断生产棉花,江南这边就可以大量养蚕,棉布是中低端产品,走量,丝绸就是高端产品,方方面面垄断整个市场。 陈景轩看完,忍不住倒抽口气,“江南的粮食关系整个大楚的粮食安全!” 要是百姓们发现有利可图,都不种地了,改成种桑树养蚕,那就麻烦了。 “我知道,因此需要提高粮食的产量,一是引进高产良种,二是改良现在的种子,让他们更加高产,资料我都有,你找一批有经验的老农去实验。第三,开发南边和东北的土地,南边可以一年三熟,东北的黑土地适合种植,又正好在边关,可以施行屯田制。” 这些实施方案,苏叶都整理好了资料,用空间里的打印机打印出来,一并交给陈景轩。 南边其实人口不少,但很多是山民,虽名义上是大楚的地盘,但很多地方各自为政,由土司或者寨主管理,亦或者是国中国的存在。 即便他们没有像藩属国那样,成立一个国家,但当地的百姓只听自己族中长老的话,并不关心大楚朝廷。 可以说,南边是一个个封闭的小社会,他们之所以没有联合起来,反抗大楚的统治,也是因为大楚对南边施行的政策,那就是让他们自治,不派人管理,也不收税。 但不代表就放任自流,实际上每年派往南边的官员都不少,他们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监督,但凡有哪些势力想要联合到一起,就想办法搅黄。 另外也有驻兵,这些士兵一是为了防止叛乱,二也是防止某个势力吞并其他势力。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