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后世那些只注重经义,不通庶务的反面例子改成春秋某个小国家,讲给秦王和子楚听。 现在有许多东方学者入秦。儒家在东方是显学,已经压过原本与他们并立的墨家,几乎成为唯一的思想。 所以咸阳学宫逐渐变成儒家主导,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秦国是以法家学说立国,统一后应该兼并百家学说之长,而不是让一家独大。 秦王柱当时看朱襄的眼神十分古怪。 他虽然知道朱襄说的一切都是为了秦国好,但他真的好想将这些话讲给荀子听。不知道荀子听了,会不会把朱襄逐出师门。 子楚看着自己君父的神情十分担忧。 君父确实不猜忌朱襄,不会用一些制衡的手段。但不制衡,不代表君父不想看到朱襄吃瘪。 君父就只是想看朱襄的笑话而已。 但这种笑话能看吗?如果荀子和朱襄真的反目怎么办? 子楚不好直接劝秦王柱,因为秦王柱现在还没有表明自己要去告状。他只能回去找蔡泽和蔺贽商量反制措施。 他这个太子,当得真是心累。难道不管国君是否猜忌太子,太子都要天生和国君敌对吗? 秦王柱虽然起了一点看朱襄笑话的心思,但也有认真思考朱襄的劝诫。 秦国第一次建立咸阳学宫,也是第一次看到六国学者尽入秦国的盛况。 秦王柱就算在时刻反省,也忍不住飘飘然,忽视了一些问题。 秦国国君不应该沉浸在东方学者制造出的“仁德”夸赞假象中。每一个秦国国君都是冰冷的利益生物,是独裁的王。 他不应该也不能被某一派学说迷惑,法家不行,儒家也不行。 秦国将会统一天下,自然也该将天下学说都抱在怀中,融为己用。 在融合的过程中,秦国必须坚持自己的底线。而这底线,就是无论学者还是官吏,都必须为秦国所用,能为秦国做出贡献。 所以注重实务,是秦国从以前到未来都必须坚持下去的事。 秦王柱就算不直接出手更改咸阳学宫的课程,也该改一改从咸阳学宫选拔人才的科目,以律令和农战为主。 朱襄本来想说,还应该辅助以手工业和商业。但他最终没有和秦王柱说,只私下和子楚说了。 待秦国统一天下,不需要发那么多兵的时候,就需要更注重民生。商业和手工业也是提高民生的重要方面。 子楚无奈道:“我知道。但那是在秦国统一天下后,你觉得我能活到秦国统一天下?” 子楚本来只是半开玩笑,朱襄脸色立刻变差,把子楚数落了一顿。 子楚再不敢提自己活不到秦国统一天下之事,连连保证自己一定当好“秦始皇”,让政儿当“秦二世”。 朱襄提议:“秦二世真的不好听。要不还是把庙号谥号什么的延续下去吧。你是秦高祖,政儿当秦太宗。你看,这名字就不错。” 子楚连连夸赞朱襄会取名,完全忽视高祖和太宗从商朝起就有了。 远在吴郡的嬴小政打了个寒颤,总觉得舅父在说他坏话。 雪姬在嬴小政抱怨后,点头道:“若是谁念叨你,应该只有你舅父了。” 嬴小政道:“对吧!舅父最坏了!” 雪姬失笑。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