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学朱元璋,将路引的范围缩小。 唐代全国分上中下26关,过关之时提供“过所”,其他地方不需要。如果需要经常出入诸关甚至出国的,可办理“长籍”。 宋代严格了不少,出州之时需提供“凭由”,州内无需。 到了朱元璋时代,百里就需要路引。还可以用里甲制度,互相监视、互相举报、出事连坐,“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焉。” 如此种种,办法多着呢。 朱元璋的套路都是现成的,他治下的社会,是自先秦以来至元朝灭亡,官方控制最严密的封建社会。 区分职业的户籍,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别妄想一步登天。 什么阶级该穿什么衣服,自己要有逼数。 读书人“不得标新立异,沾染异端邪说”、“不得议论天下国家利病。” 民间结社,想造反么? 商人有什么用?败坏社会风气,都给我种地去。 再来个私人片板不得下海,阻断文化交流。 最后废除存在了1600年的宰相制度,皇帝直领六部,把儿子分封到全国各个核心要点。 我学这些,还不简单么?哪怕后人一点点往回扳,放松一点控制,最终仍然会比其他朝代严密。 但这有意义吗?打生打死三十年,就为了这个“长治久安”,有点离谱。 陈诚,也不理解我啊。 ※※※※※※ 八月下旬,少府来报:新版蜡纸、油墨已试制成功。 邵树德亲自前去,检视一番后,十分欣喜。 这是一项足以得到“夏王赏”级别的成果。 自建极十年(910),丰州的制糖工匠得到第十届“夏王赏”后,十一年、十二年连续轮空。 建极十三年,司农寺因为培育“沙牛”而得奖,多位官员、工匠因此受赏、升官,并得到荫庇子孙的名额。 十四年,登州工匠改进木材烘干窑,效率大增,得授第十二届“夏王赏”。 十五年轮空。 同光元年(916),无棣船匠周五郎设计了一款专业钓鱿鱼的船,得奖。 同光二年,岷州钱监有官员闲极无事,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利用水力冲压铜钱、银元的机器,得奖。 今年轮空。 明年的“夏王赏”——第十五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会落到奚氏父子头上,因为他们的发明将极大便利天下的印刷事业。 少府中尚署丞陈兴云升任右尚署令,连升五六级。 二十八年,颁发出去了十五届“夏王赏”,这个结果让邵树德欣慰了许多。 这些奖项有用处吗? 乾宁三年(896)面世的《血脉论》已经成了农学科举标准教材,流传甚广。即便不考科举,很多人依然在使用其中的理论,为天下做出的贡献已经难以估量了。 乾宁四年(897),农妇崔氏改进的毛纺织机器,已经走进了北方的千村万户。在某些地方,甚至有人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已是北方乡村经济的基石。 乾宁五年(898)出版得《几何》,现在同样是数学科举的标准教材之一,在修建水利设施、楼堂庙宇、桥梁码头之时,营建士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其中的知识。 天祐元年(900)夏州农妇拓跋氏培育出的“乌延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