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只要你觉得你有本事,那你就能去当官,干得好有赏,干不好就请下来,后头有的是人排队。 她建造了一个以国为单位的人才库,李隆基时期不少重臣,都是她当年挖掘出来的。 也是在她任上,诞生了无数才华斐然的诗人。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当个读书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就算不能当官,也能靠教书养家糊口。 还有殿试,在她之前李世民虽然也曾在考试时进去殿内,但他不是次次都去,也不成体系,所以历史学家们都认为,殿试是从武则天开始有了体系和规则。 以至于直到明清,都还在沿用武则天改良后的科举制度。 虽然八股文成了科举的主流,但制度未改,因为这个制度确实好用。 经过漫长时间和几个朝代检验过的完整制度,拿到这里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虽然依旧要经过本土化的更改,但足以让陈国名声大噪了。 除了世家以外,再没人关注陈侯对世家的“残酷”,无数士人从各国涌来,本来因为相国变成仙人,不再举荐士人而准备退去的读书人们再次疯狂了,别国士人甚至携家带口,准备在陈国定居了。 陈国这个名不见经传,在诸侯国里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可怜突然之间名声大噪。 然而除了士人以外,别国君主世家都没把科举当回事。 他们认为世家协助君主共治天下才是正道,科举是邪道,既然是邪道那就不必去管。 除了士人和百姓以外,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看陈国的笑话。 但哪怕所有人都不看好,陈国所有世家都在抵制,陈侯还是坚定不移的开始了第一次科考。 只是这次科举跟叶舟想象的,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关。 这次科举没有标准的考场,监考的是赵雪和另外两个叶舟推荐给陈侯的士人,就连出的题,都是陈侯抠破脑袋才想出来,并且老生常谈的问题。 考场甚至就是露天的,士子们在里头考,百姓们就在旁边看。 并且一个早上就考完了,考生甚至能赶着回去吃饭。 由于纸出现的时间不长,很多考生的卷面也不够整洁,他们不知道怎么控制力气,一些字细得快要看不见,一些字却力透纸背,一个字变成了一个墨点。 可即便如此,阅卷的时候陈侯依旧笑声不断。 很快,第一批靠科举获得官身的士人出现了,他们并没有因此进入朝堂,但他们确实当了官,这个官可能只是小吏或是粮官。 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确实身倚王权。 他们手中的权力都来自于陈侯,而非世家。 很快,这些官员就成了临淄城内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他们也被困在了临淄,其它城市依旧被公族和世家掌握,他们裂土而治,陈侯可以把这些士人送过去,但公族世家也能让这些把命留在那儿。 可陈侯也不急,这些都是急不来的,他要等公族世家放松警惕,再找机会。 徐徐图之。 大约是陈侯在此之后没了动作,张家的事也已经过去,陈国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这一年秋收,陈国又一次大丰收了。 只不过陈国丰收的消息还没传到陈侯耳朵里,赵鲁两国的使臣已经来到了临淄,他们带着冗长的队伍,只不过这冗长的队伍里并没有带给陈侯的礼物。 倒是给“仙人”带了不少。 这里未必没有聪明人,赵鲁两国的国君都相信世上有仙人,但不相信仙人会到陈国去,比起对方是仙人,他们更相信叶舟是高人。 既然是人,那就可以收买,就能拉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