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某些耕读世家官宦世家在清军来的时候早早剃头,还帮忙镇压老百姓。现在大清说不剃头了,还澄清剃头令就是这帮人上书搞的,他们面子上挂不住,要反了大清。 他们这反也不是真的反,就是给大清一种南方人不服管教的印象,好继续推动剃头令。 谣言还称,他们甚至想再在南方搞几次屠杀,这样他们上能得到大清朝廷的信任,下能侵占更多的田地,那真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谣言一出,居然比这群人为了走私想禁海的真事流传得还广。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最耸人听闻的谣言流传更广。 老百姓们不认为自己耸人听闻。 都要把八旗引来屠杀了,你说你就想走个私,谁信啊! 谣言蔓延之后,八旗军队拔营,在浙江各处要道驻扎。 浙江各地知府也接到了不准百姓擅自离开居住地的命令,以免误杀。 知府知县们挨家挨户通知,生怕哪些无知的老百姓去冲卡。 老百姓们也老实。他们一辈子被束缚在土地上,除非活不下去了,否则根本没有勇气乱跑。 现在兵祸可能又要来了,他们当然乖乖待在家里,免得出去乱跑被砍死。 村里的老百姓还好,城里人就痛苦了。 一旦商业中断,城池就像是被围住了一样,物资供应出现问题,许多老百姓都将面临断粮的危机。 其他城市还好,和村里还能继续交流,粮食能运进来。杭州城不准进也不准出,简直像一座死城。 还好新来的华家有良心,卖粮食居然按照封城前的金钱来卖,不囤积居奇,虽然每日有限额,那限额也能够老百姓吃饱肚子了,勉强保持了杭州城的稳定。 华家有良心,其他豪商大族可就脑子活络了。 他们当然要赚钱涨价。至于会不会死人,他们会开粥铺施舍免费粥给活不下去的人,这是大功德啊。 华家如此不上道,让他们嗤之以鼻。 你以为每日每人限量购买,就能维持库存吗?咱们豪族佃户奴仆无数,还会花钱雇佣人冒充百姓买粮。 看我们几日就把你们的粮买空,到时候那粮价,不是想怎么涨就怎么涨? 华家也有些本事,和杭州知府商量了,华家的船可以从海商入杭州湾,直接给杭州人供粮。 但华家再强,能供几日的粮?而且运粮不需要成本吗? 杭州老百姓人心惶惶,都恐惧临近的兵灾。那些处于谣言漩涡正中的人却一点都不担心,还有余力囤积居奇,真是看得棋盘外的人啧啧称奇。 闭城运粮这么大的事,虽然能瞒着杭州知府,杭州巡抚时瞒不住了。 于是,金鋐得知,他每次去找曹寅喝茶时,那个伺候特别周到麻利的机灵小厮,居然是太子殿下。 金鋐得知真相后,差点腿一蹬厥过去。 查木杨忍笑,心里舒坦极了。 还好还好,至少他没喝过太子奉的茶。 金鋐快哭了:“太子殿下,您太折煞微臣了,微臣、微臣……” 胤礽开玩笑道:“别怕,我还给曹寅跪过呢,他都没折寿,你肯定不会。” 回旋镖扎曹寅心口上了,穿着一身侍卫服的曹寅默默地看了自家太子爷一眼,用眼神控诉太子的冷酷无情。 金鋐看了一看脸色阴沉的曹寅,拍腿大笑道:“还有这事?那微臣不怕了。折寿的事,就拉着曹大人一起。” 他对曹寅服气了。 他骂了曹寅那么久,以为曹寅是个尸位素餐的草包文人,哪知道对方那个阴险啊,自己完全被蒙在了鼓里。 即使这背后有太子殿下坐镇,曹寅这能力,也是出类拔萃了。 再想想曹寅现在的年纪,更是觉得曹寅了不起,以后前途无量。 当然,曹寅还不能和太子殿下比。 金鋐早就听闻太子聪慧过人,仿佛有圣人神授。 直亲王的灭国之功吓坏了一群人。但使团回归之后,有传言称,直亲王就是个武夫,太子殿下才是直亲王背后真正恐怖之人。 但因太子回京之后,皇上并没有表太子的灭国之功,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奉承太子。 今日之后,金鋐肯定是站在太子殿下恐怖至极这一边。 “我的事,请各位大人继续瞒着。”胤礽拱手笑道,“前面的大功是曹寅的,后面安抚民众的事,我皇父会亲自赶来。我还只是一个小太子,可不能把我架得太高啊。” 众人苦笑,都用十分羡慕地眼神看着曹寅。 曹寅却也苦笑。 这功劳他不想要,可以吗? 太子殿下越玩越大,得了这份功劳,他的名声恐怕在浙江臭透了。 “你不要担心你的名声在浙江不好。”胤礽安抚道,“就算你没传出这样的名声,难道他们就看得起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