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历史]衣被天下(无CP)

分卷(157)


    木白的小伙伴们立刻十分熟练得护到了他的面前,为他挡住可能出现的墙破、屏风瘫倒、玻璃撞碎等各种意外,而这次,隔壁显然还是比较和平的,在一阵巨响之后就归于平静。

    只听了一声低沉的男低音低吼一声,你们咋不干脆出去打一架,谁赢听谁的呢?吵个球球,烦死了,说了半天都没个重点,老子想个法子把你俩都供上行了吧!

    不就是要线吗?老子多去找些人,或者是找工匠多造些黄婆机,但是咱可把话说好了,别等老子把线造出来,你们吃不下,你们要是吃不下的话,老子把线塞你们嘴里!

    一直沉默不做声的第三方,原来是个暴躁老哥啊。

    木白眨了眨眼睛,注意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他扭头看向边上的众人:黄婆机是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陶成道却有此人,不过这个故事有一点点争议。

    飞天的故事并不在中国的典籍中记载,而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方人说十四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有这么个人,并且奉其为世界航空第一人,还在月球上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不过那个名字叫Wan Hoo

    这个故事传到国内之后,国人怎么找都没有找到相关故事,Wan Hoo翻译应该是万户,但万户这个军职在明朝并不存在,又猜测是不是王虎之类的名字,后来在各种记载中找到了陶成道,从时间、身份、经历来说都觉得是他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过万户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释,只能说可能明初的时候可能还沿用了一段时间元朝时候的行政机构?毕竟陶成道献上火器的时候还在元朝,当时的洪武帝就是个造反势力的小头头,一时口花花封了个万户也不是没可能(PS,万户的等级差不多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了)所以理论来说,真有这么个万户的话,历史应该不会完全没有记载。

    或者也有可能是这位火药天才的名声被朝廷有意隐藏了,但被明初来到大明的外邦商人目睹了这次事件,总不可能是老外把一个大名头送给中国,那不是他们的作风= =

    这次事件有个典故叫万户飞天,事情的真相可能需要考古资料来证实了,不过说实在的,华夏向着天空挑战的人还真不少,只是他们大部分都没留名字。

    幸好他们的精神从没有断绝。

    惊!小白的任务失败原因不是因为织毛衣啊!!毛衣古代是真的有啊!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只是我们的先人在试探中放弃了毛衣这个东西。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效率还是成品,梭织的织布比起针织的毛衣都要方便太多了,这速度和效率就不是一个概念的,尤其在提花机发明之后,只要按照顺序,小白都能织出稳定的花纹,而没有花纹的普通粗布更是效率高。

    在织机没有普及的时候,羊毛昂贵、国内的羊又是山羊,山羊毛硬,做毛毡子、垫子还行,做衣服穿上三分钟就得磨破皮肤,而且大家应该都有经验,毛衣制品一旦勾线了就会扯下来一大片,但是寻常的布料如果勾坏了,它还能稳定住一个形状,这就是针织和梭织的差异之一。

    而等到有棉花的时候,因为纺纱技术效率低,棉线和毛线是互相争抢市场的存在,比起毛线肯定选棉线,所以毛衣也就是个小冷门。

    所以不是我们没有发明毛衣,而是我们有更好的,没必要选择这个。

    第172章

    在华夏的发明创造圈,有个奇怪的传统,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

    但凡有些什么全新的发明创造和改造都喜欢往老前辈身上靠,沾个光的同时也算是打起广告效应,譬如木制品一定要绑上鲁班、各种奇妙造物要找上孔明先生,药方子要挂上孙思邈,这都是老操作了。

    而黄婆机也是这样一个大树下的产品,它是由一群民间匠人在现有纺纱机械上改进后的结果,通过手摇施加动力,以一个纺轮带动七个纱锭,只是这样的机械体积庞大,还需要用皮筋进行力的传导,因为造价高昂。

    大明人口众多,人力也便宜,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劳动力四舍五入就是不要钱,比起花力气制作大型机械,在此之前更多商人的选择都是将劳务外包。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市场要得急,价格也高,搏一搏,毛驴变马车啊。

    在现代商业术语中,有一个情况叫做鲶鱼效应,指的是在鱼群中放入几条以鱼为食物的鲶鱼,鱼群有了生存压力,反而更有活力,如今大明的市场就是如此。

    自六月,因对棉纱的需求,市场上涌入大量制造工坊,这些使用和改造各种纺纱机械的工坊靠着自己的产量是市场占有率渐渐主导了纱制品市场,为了追上时代的潮流越来越多的手工坊市也不得不购入这些升级后的机械。

    时间转入八月,应天府市场上棉纱的供应量很快便追上了需求,在各方努力下,甚至还有了超过的迹象,虽然应天府M.bgMbuiLdIng.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综历史]衣被天下(无CP)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