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也是国内氏族。南幽侯选定的继承人是赵颢,其为北安侯嫡子并在朝参政,更高居卿位,就算他的母亲是大幽氏也会引发争论和非议。 太子淮放下笔,深深叹息一声。 提起大幽氏,不免牵扯前朝旧事。 先代南幽侯请立嫡长女为世子,上书中都城,事情十分隐秘,天下少有人知。 南幽侯在城头喊破旧事,言辞锋利直指中都城,明示人王不公,和南幽氏族互相勾结沆瀣一气。 这样的指责不可谓不重。 哪怕没有切实证据,仅是捕风捉影,也会给人王威严造成打击,给中都城的威信覆上一层阴影。 人王陷入昏密,始终没有醒来,当年旧事难以查证。太子淮询问跟随人王多年的心腹,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 朝中氏族三缄其口,他又不能逼迫过甚。 面对一封又一封上书,太子淮无从下手,无时无刻不感到胸闷气短,一天比一天焦头烂额。 实在没有办法,他强令宗人打开库房,亲自查找封存的奏疏。 功夫不负苦心人,穷尽数日时间,在如山的竹简之中,他终于找出带有南幽侯印章的数百封上书。 对这些上书逐一进行翻阅,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 太子淮心力交瘁,变得疲惫不堪。 在他几乎要放弃时,终于找出最关键的证据。 竹简藏于木箱内,因时间久远,边缘处出现裂痕,系绳也已腐朽。简上的文字依旧清晰,笔锋锐利,能窥出落笔人当时的心情。 太子淮双眼爬满血丝,疲惫到无心顾忌礼仪,直接坐在地上,展开竹简看了一遍又一遍。 证据摆在眼前,容不得他不信。 南幽侯的指证句句属实,人王的确做下错事。先代南幽侯和大幽氏都是受害者。 他们的死,中都城需要负起责任。 太子淮非吴下阿蒙,他心中十分清楚,如果不是人王怀有私心,对南幽侯的求助置之不理,南幽氏族不会越来越放肆,甚至做出毒杀国君的恶行。 若是人王能维持最基本的公正,对南幽侯予以扶持,严厉斥责南幽氏族,局面不会愈演愈烈,发展到今日,已然无法挽回。 想到南幽国的乱局,太子淮无计可施,越想越是无力。 如果没有发现证据,他还能欺骗自己。如今竹简在手,他想故作不知都不行。 离开库房之后,太子淮一天比一天沉默。他的变化肉眼可见,王后和稷夫人看在眼里,都是不发一言,既未询问也没有出声安慰。 在这件事上,旁人无法帮忙更无从置喙,只能靠太子淮自己想通。 奈何事不遂人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幽侯二次上书,将太子淮逼至角落。 讽刺的是,南幽国难得君臣一心,一心一意想着让赵颢接替君位。 无论太子淮答应与否,事情的结果不会改变。区别只在于有没有盖有人王印章的旨意,是否被中都城承认。 “天下共主。”太子淮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自从郅玄发兵东梁国,天下局势就脱出掌控。 四大诸侯国中,西原和北安实力愈强,迟早不将中都城放在眼里;东梁遭遇战败,正集中力量碾压东夷,试图以此填补丢失的国土,获得更多奴隶。 南幽国和东梁一样遭遇战败,不同在于东梁仍存半土,南幽国土尽失。南幽氏族死去泰半,国君一心想要禅位,还活着的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