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有个非常出名的app,徐梁在战争之余,就喜欢听罗小胖唠叨唠叨。 其中有一些论断,徐梁是非常认可,并坚定的实施的。 比如,人和人之间智商上的差距。 徐梁认为,一个人但凡是能有所作为,那么基本上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真正智商低的人,徐梁见过,非常少。 大多数还是普通人,而普通人就不能成功了吗? 非也。 在徐梁看来,普通人只要做事情有坚持,找到合适的方法,不断的训练自己,就能成功。 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 合适的方法,完美的路线,是成功的一半。 之前朝廷上下,很多都是经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为什么他们做事情那么不让人满意呢? 因为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学习到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社会是发展的,维稳他们或许做的非常好,但是应对巨大的社会变化却非常困难。 现在朝廷上下使用的工作方法,是徐梁自己慢慢培训的。 凡是自以为自己很厉害,天老大,我老二的那种人,绝对不能重用。 三国时期,关羽傲的不行,看不起身边的同僚,所以他死了。 张飞傲的不行,看不起手底下的战事,所以他死了。 魏延傲的不行,所有人都看不起,所以他也死了。 所以徐梁手底下都是那种做实事,诚诚恳恳的人。一个不听话的才子,绝对不适合徐梁的团队。 真正的天才,徐梁不是没见过,也不是不拥有。 这种人也很多,例如李岩,哪怕他给李自成出力过,徐梁也能接受他。 但是那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无数人都是砖头和螺丝钉,那些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就必须统一标准做事了。 筛选出能够符合标准,愿意做基石的人之后,就该要求他们专注了。 大明聪明人如过江之鲫,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专注。入仕之后,想要清廉刚正,却又不能抵御分润孝敬的诱惑;想要做些实事,却又深陷在人情网络之中;想要立点功业,却又瞻前顾后怕赔上仕途。 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本没法做好,大多数时间都浪费在副业上去了。尤其是一些官员更爱搞一些艺术创作,收点儿雅贿什么的。 到了明王朝中后期,国家陷入了漫长的党争时代。 各个党派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吵架,骂街,互相陷害。至于王朝的覆灭,他们根本不关心。 这也导致了君主不得不重用阉党和锦衣卫。 因为臣子很忙,没时间工作。 如此一来,国家还怎么运转? 徐梁做了皇帝之后,首先有一点儿好处,那就是抓紧了人事权,党争无所谓,用政绩说话,政绩不好,谁都不管用。 这也导致了各部门之间沟通频繁,一切友好的交流,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但是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那绝对不行。专业的事情只能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是你部门的事情,最好别掺合。 许多以前,不懂的钻营,技术过硬的官员和将领,一下子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解放出来,一切只为自己的kpi,一心思完成自己的绩效。 这让很多人想起了张居正,这个给帝国打了吊瓶的男人。 徐梁比他更伟大,直接让这个王朝焕发了新生。 很多有识之士,很多阴谋家,都老老实实的,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君主再走一条康庄大道,任何不顺他心的人,都是螳臂当车。 慢慢的朝廷的行政效率提高了数倍。 而徐梁的敌人,满清和李自成,他们依然处于风建社会的政治建设,比起徐梁差太多了。 在接到北京的情报之后,徐梁越发的看不起多尔衮,感觉多尔衮不够男人。当然,也越发的佩服多尔衮,他绝对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能忍。忍者龟。超级忍者龟。 不过就算是在坚固的龟壳,早晚也有被砸碎的那一天的。 多尔衮既然想保住最后的防线,天津卫和保定府一线,那么自己以雷霆之势吃掉巴哈纳、石廷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大清这个新生的,但是又迅速老去的帝国里,战功对于个人,对于政治势力,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只要自己吃掉这股力量,就会彻彻底底的让多尔衮以及他的走狗,认识到事情的残酷。 那就是东南的徐梁,是一头随时能吃人的猛虎。 他们要做的是每日里战战兢兢,等待猛虎的侵略,而不是主动去挠虎须。 而且多尔衮也有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