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和

清和_268


    不可能。

    高高抬起轻轻放下,扇巴掌只听响不掉牙,绝不是永乐帝的风格。遑论此事牵涉到朝中与地方勾结,大量贪污受贿,罔视皇令的严重问题。若天子不打算追究,随驾的户部官员不会未经大理寺审讯就被摘了脑袋。

    若要继续追究,又为何会派夏尚书去浙西治水?

    治水是工部的活吧?让一个成日同钱粮账册打交道的户部官员主管水利工程建设,不说委派顾问,连个帮手都没有,未免草率。 就算夏尚书爱好广泛,博览群书,学习过相关知识,也不代表能将理论完全用于实际。

    一旦延误治水的关键时期,关乎成千上万人的身家性命,岂能如此儿戏!

    工部的奏疏如纸片一般飞往北平,工部尚书,左侍郎和员外郎都有治水经验,在奏疏中自请同夏元吉一起奔赴浙西。三个不能一起去,去一个也好。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永乐朝的多数官员尚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官场倾轧,政治斗争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先解决大事才是根本。

    人无完人。

    不失大义,略有私心,人之常情。如此,皇帝才会放心安排工作。

    要是人人都如篡权之前的王莽一般,走路都能用尺子量,皇帝才该睡不安稳。

    工部尚书的奏疏快马加鞭送到北平,朱棣的回复也很快,维持原命。

    简单一句话,一事不烦二主,就是夏元吉了。

    这下子,留京官员更摸不透天子到底是什么心思。到底是看重夏元吉一个人,还是释放给所有户部官员的信号?能不能给个提示,好让大家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可惜朱棣不是一般人,想完全猜透他的心思,难度不下于徒步登上珠穆朗玛峰。

    留京官员猜不透天子的意图,心中打鼓。关键人物,户部尚却打起包裹,带着随从奔赴浙西。比起同僚,夏元吉格外的平静,平静中甚至有些许期待。

    大多数人没察觉到夏元吉的变化,文渊阁七人则是例外。

    作为朱棣的机要秘书,七人对天子的了解,多少优于他人。比起身在局中的六部官员,解缙和杨士奇等人更能站在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件事。

    “天子会动户部,却不会处置夏元吉。”

    调开夏元吉,令他去浙西治水,正代表天子对他的信任和回护。

    永乐帝会继续重用夏元吉,此事毋庸置疑。会如何处置其他户部官员,大概要看他们有没有蹚山东的浑水,踩进去的脚,到底陷了多深。

    各地的奏疏依旧按时由通政使司封存,经文渊阁,再送往北平。

    快马每日驰骋在官道上,沿途官驿日夜都要有人看守。遇上连夜赶路的急件,不能及时更换马匹,驿丞到小吏全要获罪。

    北平的气氛更加紧张。

    天子要北征大漠,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千年未变。

    从开平卫,兴和所和全宁卫聚集起的大军,吃饭是个不小的问题。饿着肚子的军队,再勇猛也没法打仗。

    还有武器,战马,袢袄,都要补充到位

    顺天府下辖州县,饥荒刚有好转,实在无力供应大军就食。陈瑄和宣信的舟师还在路上,粮草只能从各卫库仓中调拨。

    距离近的宁夏和山西需要防备瓦剌,辽东还等着舟师的粮饷,唯一能挤出余粮的,只有孟清和镇守的大宁。
M.BGMbUIldiNG.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清和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