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反正怀仁学识驳杂……” 看着丈夫回屋睡觉,平阳公主才收拾了收拾,喊了贴身几位女护卫,径直出了门入了宫城……非要给怀仁讨个公道不可! 的确,很可能是都布可汗使的反间计,但这么快就能传遍全城,必有幕后人推波助澜,这一点平阳公主还是想的明白的。 甘露殿内,此刻正其乐融融,之前几个月,先是大军败北,李渊险些在天台山被梁军生擒,之后大军第二次败北,几乎全军覆没,突厥猛攻泾州,有饮马渭河,兵临长安之兆,李渊心忧不已。 但泾州一战之后,李渊终于放下心了,斩首四万有余,俘获马匹、牛羊万余,突厥逃窜回草原,虽然还没能收复三州,驱逐梁师都,但李渊并不担心,他也是沙场老将,很清楚梁军占据大半个原州,此战无法速胜。 所以,到了年末,李渊开始了寻欢作乐……呃,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是恢复了本性,之前小半年,他一直勤于政事。 其实在天台山一战之前,李渊算不上个勤勉的君主,因为一方面三省承担了大部分的政务,而东宫那边也承担了一部分,这使得李渊有大把的时间……不然也没办法在短短几年内生那么多崽啊。 而天台山一战之后,李渊开始了他建国以来最为勤勉的一段岁月,这也是朝堂风向的一个转变,三省无所谓,但东宫的权柄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再加上李世民开始行使尚书令的权力……如今朝中氛围颇为诡异。 太子不甘心,秦王也没有乘势进取,从而使朝局虽然诡异,但也平静……当然了,这也有之前突厥席卷三州的因素。 趁着年末,李渊处理完政事,将长子赶回东宫,将次子赶去尚书省,好不容易找了个空闲时间与嫔妃、子女饮酒作乐。 斜卧在软榻上的李渊听着丝竹乐声,手还在膝盖上打着拍子,随口问道:“三胡,选址已经定了吗?” 天台山一战的时候,力劝李渊即刻启程回长安的李元吉遭到了李渊极端的排斥,但无奈后面出了个拖延出兵的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倒是因祸得福。 在李渊看来,四郎文不能吟诗作赋,武不能纵横沙场,但毕竟孝顺啊……当时建议即刻回京,不也是孝顺吗? 就是蠢了点。 不过蠢点也好,大郎就是太不蠢了,太聪明了,所以才会干出那种丧心病狂的事来! “选了玉华山。”李元吉笑着回道:“去岁父亲拜祭黄帝陵回程时候路过,此地林木葱郁、流水蜿蜒、千峰翠色,而且三面为山,一面临湖,风光颇佳。” 李渊对关中也熟悉的很,想了想才问:“好像距离黄帝陵不远?” “五十余里,位于坊州宜君县。”李元吉又补充道:“之前问过尚书令杨公,言此地居中遏子午岭,往东扼守南北大道,距离长安百多里,最宜营建行宫,兼自然之趣。” 第九百二十五章 平阳(中) 听到李元吉这样的回答,李渊笑着点点头,心想三胡也学乖了,没有去问大郎、二郎,也没有去问封伦、裴寂、裴世钜,而是去问了杨恭仁这个彻头彻尾的中立人物。 如今众多宰辅的立场,因为朝局的变化已经渐渐分化开来,裴寂、裴世钜是不能回头了,前者是因为长期依附东宫,后者自然是因为李善。 其他几位,封伦现在还兼任天策府司马呢,而陈叔达渐渐向秦王靠拢,萧瑀与秦王一度闹得不太愉快但毕竟有些香火情,也就中书令杨恭仁是真正的中立派。 “父亲,孩儿愿主持修建行宫。”李元吉小心翼翼的试探。 李渊琢磨了下,“无需大动土木,略略修建,以你为主,让将作少监何稠、坊州刺史佐之。” 没办法啊,明年夏天肯定还是要外出避暑的,其实隋唐历任皇帝,基本上夏季都不在长安渡过,隋文帝杨坚死都死在仁寿宫,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别说夏季了,冬季都不在长安,一年能有两三个月在长安就不错了。 但仁寿宫,李渊是绝对不会再去了,所以才会另选址建立行宫。 李元吉压抑内心深处的兴奋,“还请父亲赐名。” 李渊沉吟片刻,“仁智宫。” 这时候,有宫人传禀,“陛下,平阳公主到了。” 李渊直起身子,皱起眉头,看向走来的女儿,“平阳,不在家中修养,入宫作甚?” “是啊,有什么事,让嗣昌来说就是了。”万贵妃起身迎了上去。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