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时间可能更长,最乐观的估计,在1942年下半年红军才有反击的能力,在此之前谈反击,都是不切实际的说梦话。 图哈切夫斯基和李晓峰的分歧太大了,而他们背后的支持者的态度也比较暧昧。先说托洛茨基,老托难道依然是被图哈切夫斯基带沟里去了? 恐怕不是这样的,托洛茨基并不赞成图哈切夫斯基尽快发动新一轮反击的设想,作为人民委员会主 席,各种数据汇总到他那里之后,很轻易的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红军需要休整需要回复实力。 所以他并不赞同图哈切夫斯基的方案,对反击没有什么兴趣,而让他支持“左 派”观点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他虽然反对反击,但那不意味着他同意继续以空间换时间,在他看来红军是绝对不能再退了,再后退恐怕就要保卫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战中废柴的沙皇军队就没能让德军打到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而战斗力更强的伟大红军竟然刷低了下限,这坚决无法容忍! 所以托洛茨基认为很有必要强调寸土必争的思想,很必要让这种观念彻底的深入红军官兵的心中。 其次,主导整风运动的是李晓峰,跟托洛茨基是不对付的,此时不光是斯维尔德洛夫意识到了某人在军队中的强势,托洛茨基也觉得某人在军队当中势力太大,如果再让某人为所欲为的整风,今后苏联红军将不姓布尔什维克改姓斯别洛斯基了。 对于某人的野心,托洛茨基表示高度的警惕,所以当某人将整风的矛头对准那些经历过国内革命战争但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表现很黯淡的“老革命”时,他不由自主的认为这是某人准备挖断党的墙角了。 自然,托洛茨基不会让李晓峰逞心如意,他一定要坚决反对。而这才是托洛茨基支持“左 派”的关键原因。 和托洛茨基一样,在究竟该怎么整风中表现得很暧昧的还有斯维尔德洛夫。对于小斯来说,整风啥的他其实兴趣不大,在他看来整不整风红军最后都能打败来犯的德军,所谓的整风根本就是政治斗 争向军事领域蔓延的副产品。 只不过当他发现李晓峰和托洛茨基都特别重视这场整风运动,而列宁更是难得的发话支持之后,他才陡然意识到,这对他来说是个机会。如果能通过整风增强他在军方的势力,那么为什么不整风? 而且相对于传统的军事领域,整风完全可以说是政治上的事儿,而在政治层面,小斯不认为自己比托洛茨基和李晓峰差。但很遗憾的是,小斯的动作实在是太慢,和三巨头时代的开端一样,他在这方面的反应简直比蜗牛都慢,当托洛茨基旗帜鲜明的站在左 派那边,当李晓峰高举起右 派的大旗时,小斯又一次发现自己找不到市场了。 要想扩展政治势力,那就必须拉拢人,而现在左 派跟着托洛茨基走了,右 派又团结在李晓峰那边,可怜的小斯又一次迷茫了,他恐怕想长叹一声:“哪些才是我的人啊!” 好在经过三巨头时期的经验教训,小斯已经有了应付这种被动局面的办法,当初李晓峰就愣是忽悠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而这一次他准备照猫画虎继续忽悠。 小斯选择了一条所谓的中间路线,他宣称:“在战争时期,盲目的左或者极端的右都是不合适,整风运动的核心不是整人,而是挽救。要以批评教育为先,要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既要树立起红军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也要避免不切实际不顾科学的蛮干!” 反正说这番话的时候,斯维尔德洛夫是信心满满的,他认为自己这番发言的水准太高了,不管是左 派还是右 派恐怕都不会反对他,同时能拉拢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还间接的黑了托洛茨基和李晓峰,这难道不高明? 可能有同志有疑问,小斯哪里黑了?很简单嘛,从他最后一句话就能看出来,这句话无非是说右 派是投降主义,缺乏顽强战斗的意志,而左 派则只知道一味蛮干,不讲科学。等于是给李晓峰和托洛茨基都扣了帽子。再看他前面说的整风不是整人,那不是明摆着骂托洛茨基和李晓峰借题发挥么! 那小斯这番表态实际效果如何呢?那真心只能呵呵了,因为不是什么时候中间路线都能走得通的,有些时候中间路线就意味着两头不讨好,而现在小斯就面临这样的窘境。 因为小斯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这场整风的本质,傻乎乎的以为这就完全是李晓峰和托洛茨基搞出来争权夺利的政 治斗 争,以为只要两头讨好就可以广收人心。 不得不说,小斯的出发点就错了。这次整风是政 治斗 争不假,但是斗争的根本原因是新旧两代指挥员之间的话语权之争。卫国战争爆发以来,围绕着作战和指挥问题,老一辈从国内革命战争时成长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