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是少府的人,除了有一名少府丞,少府丞身后还跟着四五个人,其中男女都有。这些人全都是画师,和后世不同的是,此时的画师男女都有!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此时画师的性质有关,这个时候的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都不是作为工艺美术品来欣赏的!相比较之下,绘画作品虽然也有现世的传世作,但更多都是为了墓葬服务。 比如说墓室画砖、画像石,又比如说名为铭旌的帛画。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是偶然,要知道在上古时期,画画对于人类而言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技能!那些记录了部落故事的画像石,那些绘出了部落崇拜的陶器…这些东西往往有祭祀来负责,天生也沾染了‘巫’的神秘内涵。 事实上,这种传统到了后来的相片时代依旧有体现——人们一直认为有着人类自身影响的照片、录像带什么的都是有着莫名力量的,所以才会有落后部落地区的人害怕照相机‘摄魂’,才会有特意针对于此弄出来的恐怖片。 图像是有力量的,这一直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模糊认知中。 此时传世画不多,就算有也是为了特殊用处,比如说通缉犯画像什么的。而除此之外,多的就是这种和墓葬有关的绘画工作了。 又因为这些工作偏向‘神秘侧’,大多是由巫来完成的,出现女性画师就再正常不过了(一般情况下,女子成为巫的比较多)。 这次少府丞带着他们过来,也正是和刘启的墓葬工作有关。 如果是墓室内的画像石、壁画、画砖什么的,其实早就准备好了。毕竟在华夏的传统下,往往一个皇帝从登基起就要为自己建立陵墓,很多皇帝到死的时候都还没有建完…每年的税收指定很大一部分会用于建设天子陵墓,这在后世人看来是统治阶级腐朽的象征之一,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 不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以四海养一人是不对的,更是因为皇帝修陵墓什么的这完全符合世情啊!普通人家有点钱了还想把墓穴搞好一点呢,何况人家是天子! 因为准备的很早,刘启也当了十几年皇帝,陵墓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差不多了。而今天之所以让少府的人送几个画师过来,是因为刘启觉得他的铭旌可以再改一改。 所谓铭旌,其实就类似后世的幡子,丧事的时候有人举着这个走在前面,大概有引魂、招魂的作用。普通人家可能就是一块布,有钱人家则讲究的多,会在上面绘上图画,做上各种小装饰。 这种铭旌会在最后下葬的时候盖在棺材上,有安魂归土的祈祷——这种铭旌又会被称之为‘非衣’,对于后世来说,最有名的‘非衣’大概是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了,堪称国宝。 铭旌因为是很重要的随葬品,所以贵族或富豪之家,总之就是有条件弄好一点儿的,都会尽力去弄好。而对于天子来说,这一点就更不要说! 一般来说,这种铭旌的绘制都是大同小异,上部分画日月、可以飞的瑞兽、祥云、神灵什么的,是人们想象中的天上世界。下部分则画着以水生的妖兽、灵兽,因为在汉代的观点里,黄泉国度应该是和‘水’联系在一起的。 至于中间部分,那当然是人间景象!一般来说都是描绘了墓主人在人间时的生活,往往画的很热闹,很喜庆,也很生活气息。 少府丞让人将已经绘好的铭旌展开,刘彻出于好奇也凑过去看了一眼。这种东西虽然贵族都会有,但谁又会没事儿随便拿给人看?所以他也是第一次细细看这东西。 上部分和下部分其实都没有什么出奇的,全都是此时铭旌的固定题材内容,最多就是画师水平高,所以画的好一些。 但中间部分就有一些意思了——中间部分描绘了两副图景,一副是人间帝王进行朝会的场景,天子威仪尽显。而另一幅就生活化的多,应该是个宴饮场面。 从刘彻的角度来说,这铭旌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画师的水平的确很高。而刘启显然不这么想,摇了摇头,指示道:“这一幅小图改之!” 少府丞恭恭敬敬地随着刘启所指去看,发现正是两幅人间图景中宴饮的那一场。 一般来说,这种铭旌在描绘墓主人的人间生活的时候都会尽力缩减画面人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以用来画画的地方本身就不多,再加上此时人们对于绘画的认识是相当有限的,人物画的多了,主次容易不清,画面也会相当乱。 但为刘启绘制的铭旌不是那样的,本来铭旌上面画两幅人间图景就已经很少见了,而每幅图相比起一般贵族的也要复杂的多! 一方面是天子的生活图景,怎么也省略不了多少。另一方面,替天子绘制铭旌的都是这个帝国最为优秀的画师。由他们来动笔,自然非同凡响。要知道,其他人是难题的绘画,对于他们来说却不是呢! 这幅画面是宴饮的小图虽然不算很大,但却挤了包括刘启本人在内的十几个人物。除了他之外,还有太后、皇后、太子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