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跟他入内去。 因为这时候其实已经散朝了,是皇帝和中枢宰执们,想起这事,所以才叫刘瑜来汇报的。 刘瑜进得文德殿去,肃穆之气倒是扑面而来。 虽然他早就知道大宋朝除非封赐或是特定场合,不然见了皇帝不用跪。 不单官员不用跪,老百姓也可以不跪的。当然,如果自个愿意跪下磕头也无不可。 毕竟是文科生的出身,《舆驾观汴涨图》、《迎銮图》也好,都很清楚体现这一点的。 但入得殿中,面对王安石、曾公亮这些宰执,以及高坐的皇帝,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 刘瑜整了衣冠,长揖及地,顿道称道:“臣刘瑜,参见圣上。” “平身。”皇帝的声音,倒是很是活力。 不过边上有人就不耐烦了,直接开口道:“刘子瑾,此间事务繁琐,汝速将昨日东华门之事奏报!” 刘瑜望了过去,却便是王安石了,一脸的不耐烦。 或者说,眼神里尽是嫌弃。 按刘瑜想来,也许是自己对皇帝太客气,这王安石看不上了? 想想王苘,恶了这未来老丈人,没有什么好下场啊。 刘瑜想到此处,就壮了壮胆气,不去跟皇帝拍马屁,直接奏事了。 这一路上刘瑜已把腹稿打好,所以倒也不慌乱,包括夜探客栈、寻访北婆台寺也一并说了出来。因为参与的人太多,不单有逻卒,还有入内院子的杂役,这玩意,是瞒不过去的。 但是跟老和尚交谈这一节,得到图纸这一节,刘瑜却就没有提起。 因为这一节,除了他和蔡京之外,其他人并不知晓。 最后直接给出结论:“刺客是为西夏铁鹞子,他们是要追寻某件重要的东西,很显然,他们在东华门杀死了某个人,但依旧没有找到,他们要找的东西。所以企图继续在京师潜伏,才会被我们一一搜寻出来。” “下官怀疑,京师仍有西夏人的刺客潜伏。” “此事若要继续排查,皇城司四十亲事卒,人手实在太少,不足使用。” 王安石和曾公亮等人,包括皇帝,听着都微微点头。 因为刘瑜汇报的条理性很强,逻辑清楚,让人一听就了然。 而这结论也很有说服力,甚至包括人员不足等等。 王安石沉吟了一下,正待开口,却就有内侍飞奔入内,禀奏道: “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司马光,有事进奏!” 刘瑜无端地感觉到一丝阴森的气息。 就算他骂过曾公亮,面对这位宰相,刘瑜也没有什么怯意。 但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司马光要上殿禀奏,刘瑜便暗暗觉得,只怕今天不会太顺利了。 事实上,不是不会太顺利,而是非常不顺利。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