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第108节


与陇西士族也不是吃素的,这里面的内情寻常人不知道他们还能不清楚吗,江南那些人恼羞成怒在前,现如今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还要欺负自己人,怎得,看不得他们北方连续两届拿下榜首啊,气量忒小了些。
  当年,赵秉安尚未从国子监结业就单挑京城六大书院,将远道而来的江南高士好一番羞辱,这件往事至今仍为京中爷们津津乐道,那些士子黑什么不好,黑才学不济,忘了几年前是谁啪啪打脸了,真好意思往外说。
  顾椿与沈炳文之间有人情债,首辅一开口,他就不能再出手,再说,真把事情搞大,赵家狂生毁了声誉,他与太子指定也捞不着好,说到底,会元还不是经由他们两个点出来的。
  而且,最近东宫与他关系和缓,日渐亲密,永安侯府身为东宫中坚力量,他不好不给面子。
  太子最近的举动让满朝上下一头雾水,起先会试出了那样一道考题,本以为是东宫有意改革朝政,没成想这几日,太子却收敛了大部分气焰,詹事府日日传出训诫之声,东宫党人再不复起先跋扈模样。
  乾清宫里头,太子将会试转手尽托顾阁老之后,便时常前来请教君父执政之道,谦逊卑微的模样似又回到了一年以前。
  若无皇太孙,乾封帝说不定真能被这迷途知返的东宫打动,可惜时移事移,一切终是不同了。
  若但只这般也就罢了,可詹事府呈上的一封折子至今押在通政司,通政使文濂这几日愁得是嘴唇都冒火,迫不得已他深夜将赵秉安约了出来。
  “太子有意为膝下二子请封!”
  手上杯盏一顿,赵秉安心凉了半截,太子何至于选上这么一条路。
  “司礼监每每越过这封折子,想来圣上已经知道其中内容了。”
  文濂最怕搅合到这种事里,天家父子有话不直说,一封奏折推来推去,可苦了他们这些底下人。现在他揣着这个烫手山芋,是吓得夜不能寐啊。
  “封号可拟好了?”
  “嗯,折子是太子的笔迹,大皇孙为璐郡王,二皇孙,为景郡王。”
  “景?这封号可是贵重了。”
  孝宗逝去之前曾暗示礼部可上尊号为孝景皇帝,然此谥号太过厚重,非文成武德之君不可戴,孝宗虽是明君,但寿元所限,真没那么大成就,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现如今太子想为二子上景字王号,是否荣宠过重了?
  文濂不敢往深处猜东宫此举含义为何,但他知道,这封折子若是呈了上去,只怕刚平稳下来的朝局立时又要波澜横生。
  “东宫既然走通政司的途径上折,只怕就没想着遮掩,这件事早早晚晚得拿到朝局上说。”
  “能否劝动东宫,撤回这道折子?”
  若是年前,文濂扣下这道折子,或者寻个借口打回詹事府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有那一纸契书在,他委实不敢朝东宫呲牙,所以应对起来难免畏首畏尾。
  赵秉安摇了摇头,干脆的断了文濂的念想。
  “不可能了……”
  乾封帝开的好头,养一回龙蛊,吞了数百中小世家,杜穆两家更是倒了血霉,啥好没捞着反倒将阖族赔了进去。现如今太子“子承父业”,头回就挑中二皇孙做饵,可真下得去手。
  第204章 殿试
  定国公府对东宫而言始终都是一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陆家兵权在握不假, 可陆翼江死摁着人手, 从不出头, 东宫早先势微的时候多次卑躬求援, 结果呢,老岳丈视若未见,任凭太子被人吊着打。
  后来,永安侯府站了出来,在武勋中为太子摇旗呐喊之后,陆氏一族又在外面风言风语,话里话外怨怼东宫不把他们当自己人看。
  赵秉安几番劝说定国公拿出诚意, 哪怕是为了陆良媛与二皇孙着想呢, 瞧瞧人叶家, 为了大皇孙,五军都督府的传承都舍了出去,更不用说纠结的一大帮姻亲了,卫家冯家, 哪个不是东宫麾下干将。
  相较而言, 陆家盛则涌败则退的嘴脸可谓凉薄到了极点,若非陆良媛个人心智了得,只怕早被人扒皮吞骨了。
  赵秉安不意外二皇孙首先被抛弃,他只是心寒东宫的选择,老话说的好,虎毒尚不食子, 尤其是皇太孙已立,这种时候还将二皇孙推出来,将来那孩子的下场绝不会比废诚王好到哪去。
  而且,太子不比圣上,膝下满打满算也不过立住了三个后嗣,届时真有个万一,悔都来不及。
  “明诚给您出个主意,文大人权且一听。”
  “你说。”这小子是东宫心腹,从他的言语中总能揣测到几分储君用意。
  m.BgmbUIldiNG.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