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一斤?” “嗯!”李满仓点头:“为怕弄错,我看了好几家!” “做,当然做!”李高地一拳头砸饭桌上:“做得好,可就是另一个城里宅子!” 屋里于氏郭氏,除了李玉凤外一听都喜气洋洋起来——眼见家里又能多一笔省心省力的房租收入了。 “不过,”李高地又道:“这做生意动作得快,不然,似开春荠菜一般跌价就难说了!” 想起先前的荠菜生意,李满仓也点头道:“那我现在就去地里摘蚕豆去。马上午饭,地里人少!” 李高地闻言点点头,由着李满仓自去了。 于氏等郭氏、李玉凤去了厨房方才私下问道:“当家的,这蚕豆的事儿是不是该让满仓告诉满园一声?” 其实,刚李高地也想到了李满园。 但买菜生意是满仓和郭氏操持了几个月的生计,即便李高地倚老卖老惯了,也不敢张口就让满仓把蚕豆生意随便告诉满园——分家了,好些事就必须要讲究了。 不然,十之八九就会和去岁被满囤当面驳斥一样自讨无趣。 唉,儿大不由爷啊! 李高地心里叹气,嘴里只道:“这俗话都说‘亲兄弟明算账’。这分了家,他们兄弟间的银钱交际,咱们就插不上手了。” 想着满园缺钱,一心想让满仓帮衬满园的于氏…… 第131章 你爹家来(四月十五) 李家粮店也卖菜, 故而今日四月十五, 也被人问了青蚕豆壳。 余财多进城才半年,还是第一次听人说要吃青蚕豆。于是, 余财多便使了张乙去城里打听青蚕豆价钱。 张乙四城跑了一转打听这蚕豆价钱,然后家来说这蚕豆带壳要五文一斤,余财多闻言也和李高地一样很默了一刻——这青蚕豆出息这么大, 那往后谁还种粮啊! 余财多把账给张乙算了一遍,张乙听明白后也是一脸懵遭,然后赶紧与自己辩解道:“掌柜的,我看得真真的。我先跑的西城那个菜店,按斤称确是五文一斤。然后跑的南城, 看到二老爷摆宅门口的菜摊子上蚕豆壳三文钱一草帽。这一草帽差不多六两,折成斤可也是五文?” “然后又看到刘家姑爷赶着骡车上的蚕豆也是五文一斤。” “还有……” 耳听李满仓、刘好也在卖青蚕豆, 余财多挥手阻住了张乙的话。 开春李满仓和刘好进城卖菜, 余财多也是知道的——谁让高庄村人进城就一条道呢? 余财多想了想,告诉张乙道:“你去北街把余德叫来, 我有话和他说。” 现余德和余福照看北街铺子、余财多带着张乙看顾三十三家巷的铺子。 不一会儿余德来了, 余财多如此这般说了一通,然后便让余德回庄子报信——明早卖的菜都得今天傍晚下地摘好,不然可赶不上明天的早市。 余德自正月十八离家后就没见过儿子,现每天想得连夜里做梦都是儿子的胖脚丫。当下听说能回庄一趟着实高兴,答应一声立马就出了门。 余德回庄后先去工房找了在看夏收农具的他爹余庄头说了青蚕豆的事儿。余庄头一听立就带了余德来见李满囤。 时李满囤正在家里“教”红枣认字,听了余庄头和余德的来意,立刻就笑道:“经你们这么一说, 我也想起来了。这城里人素有小满吃蚕豆饭的风俗。” “今年皇历上四月十七小满,今儿都四月十五了,可不正是卖青蚕豆的好时候?” 得了李满囤的话,余庄头和余德自是欢喜家去。 红枣却捏着毛笔问她爹道:“爹,什么是蚕豆饭?” 关于蚕豆,红枣前世吃得最多的是葱香蚕豆,这世则是白菜炒豆瓣。蚕豆饭,红枣活了两世还是第一次听说。 李满囤闻言笑道:“这蚕豆饭还是当年贵林去城里念私塾后学来的吃食。” “据说这城里人过小满家家都要蒸蚕豆饭。” “蚕豆饭就是拿青蚕豆混了切成丁腊肉和白米一起煮成饭,吃起来非常的香。” 红枣为李满囤说得口水泛滥,然后狐疑问道:“爹,蚕豆饭既然这么好吃,我咋没吃过啊?” 李满囤尴尬道:“刚不是说了吗?这是城里人的吃食,咱们家没做过。” “族长家也是难得做一次,然后煮会送些过来给我们大家尝尝!” “那我怎么没尝过?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