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房却是清静——早起潘安从庄里拉来的羊奶只在院门处市卖,但声响不大,根本影响正房这里。 “这院子,”李满囤告诉妹子妹夫:“今春刚刚翻新重修。屋顶都是新的,整盖了三层砖瓦,今年夏天这么大的暴雨一点都没漏……” “屋里的炕也都是新打的,炕洞都在屋外,即便陈宝陈玉冬天睡觉忘了给窗户留缝,也都无碍……” “屋里炕席炕桌炕柜饭桌板凳一应家什都是新的、全的,陈宝陈玉两个带了衣裳来就能住!” 陈龙看三间屋虽是刚开的锁,但屋里空气清新,连个尘灰星都没有,看着比他家新房收拾得还干净、规整,便知李满囤所言不虚,自是感激。 陈玉则一点也在乎屋子的情况,他现满心里只有几十万亩地。 虽然昨天的夸口又被他娘给教育了一巴掌,但陈玉的内心却愈加的不服气——同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他陈玉凭啥赶不上谢老太爷? 没错,好强的陈玉已然忘了谢尚,眼睛改盯上谢老太爷了! 看好房屋,李满囤又带陈龙父子三人去他打听好的私塾——三思书屋。 三思书屋就在三十三家巷往西巷口的公井井台对面,离铺子也就一里地的路程——这搁陈龙父子眼里就是抬抬脚的距离。 “这个书屋的师傅虽不是秀才,”李满囤告诉陈龙:“但也是个老童生,给陈宝、陈玉两个外甥识字启蒙却是够用了。” “陈宝陈玉先在这里念着,把《千字文》念好了,正好城里也处熟了,就可以换到再远处讲举业的私塾了!” 李满囤安排周到,陈龙就更放心了。 第204章 不聪明还不用功(七月十五) 留在铺子里的李桃花闲来无事便转去了厨房。 厨房门口两个忙过了早市的学徒正在淘米洗菜,而张乙则蹲在地上教他弟弟张丙拿笔在砖头上写字。 张乙认识李桃花。当下他看到李桃花过来立站起身垂手道:“姑太太!” 闻声张丙和另两个学徒也都赶紧地站起身,招呼道:“姑太太!” 李桃花看着砖头上浅淡但工整的字迹,下意识地看了眼比陈宝大不了几岁的张乙,禁不住在心里叹息:但凡陈宝陈玉能把字写得似这个张乙一样,她就知足了! 对于科举,李桃花倒是没太大野心——比如李贵林当年那么用功,却是连个童生都没考过,而城里那么多能干人,这些年也就出了一个谢老太爷。 不过,李桃花想:这个张乙确是可惜了——生为庄仆,即便学问再好,但连个下场的机会都没有。 三思书屋现有十个孩子,年岁从六岁到十二岁不等,陈宝陈玉两个插班进来算是年岁比较大的,倒是不必担心受人欺负。 由李满囤帮忙垫付了两个孩子的六百文束脩和一本《千字文》一吊的书费。然后又看儿子在学堂里坐好,听先生讲了一刻书,陈龙方和李满囤回到了铺子。 回来后陈龙赶骡车去药铺卖了带来枸杞,得了十二吊钱。 再回到铺子,陈龙立就把钱还给了李满囤,然后又另拿出两吊钱说道:“大哥,这钱搁你这里做陈宝陈玉两个的花费。往后我进城来卖枸杞,都来你这儿走一回,他两个花多少钱还请你直言告诉我。你帮衬他两个在这里住已经是天大的恩情,别处可不敢再让你破费了!” 陈龙说得恳切,李满囤便没推辞就收了钱。如此陈龙方才松了表情。 在亲眼目睹了三思书屋里上课时先生抑扬顿挫的讲解和孩子们听课时端正坐姿,以及受周围环境感染两个儿子下意识地模仿别人一样挺直腰杆后,陈龙算是知道了李桃花坚持送孩子进城来念书的原因——城里学堂是个和他们村学堂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难怪谢家少爷和任何人说话腰杆子都那么挺,陈龙暗想:想必除了家里有钱外,也有打小上学练出来的缘故。 如此,陈龙便希望两个儿子陈龙陈玉念书后也能“人穷志不短”,人前挺直腰杆子说话! 与李桃花一样,陈龙也不指望两个儿子能科举出名堂——三思书屋的师傅都胡子一大把了,至今也才是个童生。 “大哥,”陈龙又道:“再就是我还想跟你买只奶羊带回家去。这羊奶治腰腿疼,我想家去试试。”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