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红枣闻言也是禁不住在心里鄙夷:小小年纪考试不想着凭实力,只想着靠吉祥话,这将来能有个好吗? 简直三观不正!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老太爷今年正好八十有四,正是传说中过生死关的年岁。 老太爷素来睿智,他活到如今这个年岁原早已知足,并不畏生死,故而他并没有似一般富贵人家一样找和尚道士家来摆坛做法延寿。 不过不畏死归不畏死,但听得谢尚的话,老太爷却还是禁不住心生暖意,不自觉地应了一声:“哎!” 话音出口,老太爷自己都是一愣——谢尚今年才十一岁,再早下场也得十年之后。他刚那一声答应,便即是许出起码十年的等待。 所以,他至少还有十年阳寿? 心念闪过,老太爷整个人便似枯木逢春发新枝一样忽地长了精神气。 谢子安得老太爷衣钵不是空话。先他因为挂心秋试,心神不宁。但刚得了老太爷的吉言,谢子安心中大石落地,整个人便就复了先前的沉稳和定静,由此便首当其冲感应到身边老太爷的精气神的变化。 谢子安下意识地看向老太爷,然后便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老太爷雪白须发的根部竟隐隐生了黑泽——老太爷这是,谢子安心中讶异:返老还童了? 谢子安又看儿子。 看到谢尚得老太爷应允后明明喜不自禁但却故意绷着脸强压欢喜结果偏又压不住的一脸纠结——显见得一点也不明了他刚刚地随口邀约于老太爷的意义,谢子安瞬间了悟:刚刚确只是儿子的一句随心话。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没成想他儿子谢尚和他爷爷已然缘深若此,一邀一应如法自然。 如此,谢子安暗想:他往后离家,倒是可以不必再挂心儿子了! 看一桌其他人无知无觉地都干了酒,谢子安端起谢福重新给斟满的酒杯展颜笑道:“九九即重阳,天清东篱黄。茱萸正可佩,兰桂发天香。草木有本心,折取寄情亲。延寿菊花酒,邀杯接秀堂。” 众人听得谢子安祝酒,少不得又都陪饮一杯。只老太爷听出诗中的拈花笑意,当下也是拈须而笑——他这辈子可谓是后继有人了! 谢尚看他爹给老太爷祝酒,不甘示弱,站起身举杯道:“兰桂斗馨香,天气欲重阳,举白共飞觞,眉寿与天长。” 老太爷闻言自是呵呵叫好,众人见状只得又都陪饮一杯。 九月的天原有些冷了,露天里吃饭看似新鲜有趣,但实际里张嘴就是满口风,那滋味真是谁吃谁知道。 老太爷年岁大了,云氏担心老太爷喝风吃冷食肠胃不适,眼见开席三杯酒喝过,立就让人上了温鼎。 红枣看新上来的九道菜是九个金灿灿的黄铜小鼎。小鼎高不及尺却还分成上下两层,上层盛菜,下层放炭盘,真是又精致又干净,比前世的火锅也不差什么了! 所谓钟鸣鼎食之家,红枣忍不住咂嘴:原来真的是拿鼎当锅来用的啊! “爷爷,我替您盛碗热汤!” 听到花架外谢子安的声音,红枣抬头看去,正看到谢子安端碗拿勺亲自给老太爷盛羊肉汤。 红枣眨眨眼睛,立刻东施效颦地和云氏道:“娘,我替您盛碗热汤!” 她公公能得老太爷青眼,红枣暗想:于同辈几十个兄弟里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让老太爷万事偏心内定,除了固有(狗屁)的元嫡大义,这日常的为人处事自有其可取之处——比如她进门半月,就没觉出她公公有啥不好来。 这就厉害了啊!毕竟她两世做人都还算是蛮讲究的。 她见贤思齐,得学着点。 云氏闻言自是点头乐意——儿媳妇知道孝敬公婆也是一家子的脸面不是? 这世虽然并不似红枣的前世那样有居委会来评选文明五好家庭,但社会主流价值观就是孝悌。云氏自己看不上继婆婆吕氏的小家子气,日常并不给吕氏执帚,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她也有人前豁儿媳妇孝敬的小确幸。 看到大房才七岁的童养媳妇站起身给婆婆云氏盛汤,其他各房的儿媳妇们便坐不住了,纷纷来主桌给各自的婆婆献殷勤——人要脸,树要皮,她们可不想回头被婆婆数落说不及尚哥儿的大脚庄户媳妇孝顺。 往日里刘氏没少在酒席上秀儿媳妇与她的孝敬以内涵云氏不够孝敬她继婆婆吕氏。 但今天刘氏坐在酒席上看上首的云氏喝儿媳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