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庆帝笑:“其实这是好事。若不是看了谢李氏这本《中馈录》,朕竟不知道一个小小的雉水县竟有这许多美食,而朕富有四海,有一千五百个县。若每县都出一本《中馈录》,便是一千五百本,这得是多少美食?” 隆庆帝被自己描绘的场景震惊住了——憧憬了好一会儿才和李顺道:“县令不是都要汇编县志吗?以后让县令把他们当地的风味都记到县志里去!” 李顺苦笑:“陛下,君子远庖厨!” 隆庆帝颇为可惜地叹了口气:“朕知道,朕不过说说而已。不然,一准地被御史抬着棺材来死谏。” “现朕就指望诰命们能多写几本来!” 皇生艰难啊!隆庆帝叹息:可叹他富有四海,却不能尝尽天下风味。 第379章 岁月静好(十四岁的五月初四) 去年年底谢子安因为三年考核全优,官升了一级,成了从六品的修撰。 今年开春谢子安又被点为会试同考官——将比全天下的举子还早一天被关进了贡院。 会试考官外面听着威风,其实是个苦差。似考生每考完三天还能被放回家休息一晚睡一觉,且考完三场就没事儿了,而考官陪考完后还得没日没夜地阅卷、发榜——其间一律不许归家、不许传递,饭食也是每天规定的几样,然后一连吃一个多月。 细究起来,这考官们受的罪啊其实比考生还多——翰林们的清贵是真的拿清苦换来的。 和考生们一样,考官们的行李进贡院也是要经过官差搜拣的。 入口处碰到同榜探花马英,彼此拱手问过好。马英笑道:“谢老弟,往年吃了不少你家的方便面、芝麻糊,今年你也尝尝我家做的芝麻核桃粉,看看味道比你家的如何?” 谢子安忍不住笑:“一定,一定!” …… 发卷的时候,谢子安和马英一起站在考号前看官差发卷,嗅到空气中浓郁的芝麻核桃香,马英轻声笑道:“看来今年不止咱们考官吃芝麻核桃粉,举子们也都在吃芝麻核桃粉了。” “太医们说这芝麻核桃粉有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之功效,倒是期待这次大比能多得几篇佳作!” 枯燥辛苦的阅卷时候,每晚收工前考官们都要不顾辛劳的交流一回当天看到的美文佳句——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管的考棚里出的才子为荣。 这是考官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说文人相轻的,一定没有见过翰林们为国取材的阅卷评判场面。 谢子安闻言颔首道:“但愿如此!” 马英瞥了谢子安一眼,嫌弃道:“谢老弟,咱们都这么熟了,谁还不知道谁?” “你想笑就笑吧!难不成我还会笑话你不成?” “我儿子若是也娶得这么能干的一个儿媳妇,我一准天天笑得合不拢嘴。” 谢子安被马英调侃得有些不好意思,尴尬道:“哪里至于。” …… 午后,谢子安和马英依例巡查考号时于空气中未散尽的芝麻核桃香中又嗅到了浓重的薄荷味。 不用说,考生中的不少人都带了薄荷膏。 “这薄荷膏实是个好东西!”马英和谢子安感叹:“我这回也带了。不过是我自己家做的。家里的花匠可算是摸出薄荷安全过冬的法子了。这不刚开春,就制出了新薄荷膏。味特冲,特提神……” 谢子安不发一言地听着,心里则不免再一次感叹自己当年的好运和当机立断——果然是时不我待。 当初的一万两聘礼算啥?想想这几年尚儿媳妇都赚多少钱了? 何况银子事小,名节事大。尚儿媳妇这本《中馈录》一出,给他谢家招了多少金不换的好名声。 他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