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努力......” “惟愿诸君将强大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 吴承恩低着头,小声的念着。 波澜不惊的心也泛起丝丝波澜。 读起来热血沸腾,忍不住的挥舞了一下手臂。 这是来自大明京报上的一篇文章。 标题就是:为建设一个强大自由的大明而奋斗。 吴承恩这是第一次接触到类似的文章。 在中明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文体和直白的文字。 读起来浅显易懂,而且直达人心。 吴承恩摸了摸胡须,饮了一杯热茶,澎湃的心情沉静了一些。 他的双眸明亮,望着窗外的树枝。 绿色的嫩芽从树上抽了出来,种着一些不知名的花,空气中散发着清香,今日的阳光也十分的明亮,阳光照射在仙人掌上面,可以清晰看到一些刺。 吴承恩心情愉悦,再次低下头,继续阅读。 以前也接触过类似的报纸,不过大多数朝廷办的报纸没有这样的,都是一些干巴巴的官方话。 而且实效性极差。 来了新大明之后,到处都是令人震撼的场面,不说高大的楼房,仅说各式各样的新奇物件,就足以让他目不暇接。 整个大明充满了欣欣向荣,散发着盎然生机,百姓的面貌良好,充满了激昂和喜悦。 不像自己的家乡那样,有许多孤苦伶仃的贫民。 当然,可能是他见的少。 “此大明,吾爱之。” 吴承恩感慨道。 这是他理想中的景象,每个人都充满了朝气,力气都朝一处使。 就像文章所说的那样,为了建设一个强大自由的大明,每个人都有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样的国家才是我向往的,如果夫子看到这样的景象,恐怕死而无憾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吴承恩年轻的时候,也曾是一个愤青,看不惯任何事情,尤其是底层的种种事情。 奢靡之气渐起,腐败之风弥漫。 尤其是见识过官场的种种黑暗之事,更是心灰意冷。 本以为此生就这样过去了。 没想到,人将到中年,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折。 一次偶然的游逛,来到了新大明。 在这万里之外的地方,他看到了文明大放光彩。 繁荣的玉京,比之大明京都也毫不逊色。 他放下了手中的报纸。 在他右手旁,放着将近半米的报刊,是他辛辛苦苦收集来的。 读完了这些文章,他收获颇丰。 了解了新大明的各地特色和一些国家大事演变。 读完之后,他对新大明的两任皇帝产生了浓浓的敬佩。 其一明成祖,抛开一些站位,在他心中,明成祖所做之事,可与太祖相比较。 涉沧溟万里,来到这异国他乡,创下了基业。 而第二个,则是当今的大明皇帝。 由一块地盘,入关之后,迅速占据了庞大的疆域,扩大了生存空间。 实力有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至今二十余载,武德昌隆,文明昌盛,真乃大明之幸,汉人之幸事。M.bGmBUil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