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寺工作几何?”禅静问道。 他带着怒火下山,却在这个时候转而询问于世金,这与他比较冲动的性格基本不相符。 对此,众人都有些诧异。不过一想到这段时间可是仰光寺召开水陆道场的时段,他被特意叮嘱注意自己的脾气,也不是没有可能。包括周林溪、于世金在内的一些人,也没有多想,只当这是正常现象。 对于禅静的询问,于世金当然不敢怠慢,立刻说道:“我在这里已经四年多了。” “阿弥陀佛,四年多时间,你也曾有机会去山上听禅吧?”禅静继续问道。 所谓听禅,便是仰光寺有资格的高僧,不定期的在寺内开坛讲禅,与众僧人共同切磋,钻研佛礼。 这样的讲禅,直接对外开放,只要有缘且愿意听僧人讲禅的人,都可以坐在外围聆听,只要不打扰对方即可。同时,如果自觉有问题或者有反驳的道理,也可以与对方辩驳。 “回禅静大师,弟子有幸听过戒嗔大师、禅静大师还有禅心大师的讲禅。”于世金实话实说。 禅心,便是戒嗔的大弟子,也是为了仰光寺住持的继承者。 “阿弥陀佛,于施主此话有所偏颇。”禅静忽然说道。 于世金与众人都愣住了,自己只是实话实说,又不是辩论什么,跟偏颇有什么关系? “于施主有言弟子二字,却不知,吾仰光寺所在,只不过普通庙宇一间,供不起于施主这尊大神。”禅静一脸平静的说道。 “轰!”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禅静大师这是什么意思,是说眼前这个于世金有慧根,未来可以成为得道高僧。还是用反讽的方式,讽刺于世金,没有资格成为仰光寺的弟子?” 一时间,所有人全都议论纷纷。 至于于世金,早就蒙了,他不知道禅静为什么忽然对他说出这样的话。 看着于世金,禅静双手合十,轻声道:“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金屑眼中翳》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僧人文偃所题写的一首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禅应破除思想上的蒙蔽,还原清净本心的思想。 宋代理学就提出了“破心中贼”的命题。这个“心中贼”,实际上就是清净本心所受的蒙蔽。所以要反求诸己,注重内心的省悟。这种功夫是不可代替的,只有自己才能挽救自己,否则就是迷执。 除了上述的意思外,这首诗歌偈语到了现代,还有着隐喻,便是金银珠宝在有些人眼中无比的贵重,但在某些时刻来说,对人可能是致命的毒药。如果自己的心灵受到了蒙蔽,那么你视佛为何物?佛应当视你为何样的人? 这句诗歌偈语一出,在场众人都明白,禅静这明显是看出,于世金在方才的事情上搞鬼,而且他可能收受了贿赂。 于世金的身体在颤抖,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不断的坠落,用颤抖的声音,图自辩驳道:“禅……禅静大师,何出此言?” 见他依旧冥顽不灵,禅静失望的摇摇头,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佛言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同样有执着于贪嗔痴之辈,可悲,可悲。”m.BgMbuiLdIng.CoM